李佳琦“携手"花西子,能带来国货的春天吗?
20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
2024广播电视学考研群 594514955
后台回复“答题冲刺班”,带你开启弯道超车
后台回复“真题训练营”,参与百日题海战术
后台回复“实务突击班”,走好实务第一步
“哪里贵啦?
这么多年都是这个价格好吧?
.......
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
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
有没有认真工作”
近日,李佳琦在直播间回应网友针对花西子一支眉笔79有点贵的吐槽引发全网热议,不仅掀起了全网对李佳琦的“讨伐”,更是带起了一波“国货商战”。
先是蜂花第一时间一口气上架了3个79的洗护套餐:
蜂花此举可谓是剑走偏锋,蹭着花西子和李佳琦的舆论热度获得了一波小小的成功,直播间在两天时间内涨粉110多万。
受此影响,其他国货品牌也纷纷有样学样加入战场,在直播间上架不同系列的79元产品,国货团建至此开始,主打的就是一个“一方有难,八方刁难”:79共750g的莲花味精,79三箱的雪兰牛奶......白玉牙膏实在凑不出79的套餐,只好上架了7.9的牙膏“助兴”......
面对此番景象,不少网友笑道:国货,这泼天的富贵终于要轮到你了。
话虽如此,这背后却反映出一个有目共睹的问题:一直以来,在国人的消费清单里,国货产品并不吃香。尽管前段时间日本污水排放的事件使国货获得了一些热度,但实际上,国货崛起的道路并不顺利。
为什么国货迟迟“崛起”不来?为什么国人普遍对国货无感?难道国货只能靠“发他人之难财”?
01 信息爆炸时代下“消失”的国货
依稀记得高中时候历史课本在谈及我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时提到,鸦片战争后,西方借由工业革命期间的先进纺织机器生产的洋纱进入我国市场,因其质优价廉,逐渐取代中国农家的土布土纱。
如果说,这一时期的这种变动还有迹可循,那么现代生活中国际产品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占领则更加快速和彻底。
随机提问:上一次使用国货是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至少在我们日常生活使用过程中,很少会有国货/非国货的划分,甚至很多时候我们都分不清自己使用的东西到底是国货还是非国货。
实际上,我们普遍使用的其实是是另外一种划分体系:名牌/非名牌。注意,这里的名牌/非名牌并非指是否是奢侈品,而是指某项产品在普遍意义上的影响力或知名度。
如果说在我们父母那代人们对于产品的使用大多来自于“卖什么用什么”,在我们这代,使用什么产品实际上取决于:我们能否看得见。
想想你购买某类产品前的经历:打开小红书/知乎/豆瓣/微博/百度百科......搜索一下你想购买的产品,下面会出现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真人测评”,你会在众多搜索结果的指引下做出最后的购买决定。基于这样完备且高效的信息检索工具,我们得以在海量的产品中快速选择自己心仪的那一款。
但就像是信息茧房外看不到的世界一般,这一过程中我们或许忘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某款产品,是因为它们使得自己被看到。
而在很大意义上,国货没有使自己被看到。
个中原因或许很多:
比如经济全球化初期由于技术水平差异导致外来品牌中诸多产品填补了原本国货存在的空白,首因效应下使得人们对外来产品的信任和使用根深蒂固;
比如消费社会里人们在产品购买时除了实用性的考量之外还包含着对自我身份的建构和呈现,于是我们选择了更具知名度和更能体现“个人身份”的外来产品;
比如国货品牌并未跟上互联网的步伐,转型意识的缺失使得其自我宣传和营销意识不足......
种种原因,国货慢慢地从我们生活中被替代了。
02 发之难财的国货
在检索相关文献时看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研究,研究的结论大抵是:死亡信息的暴露会增加人们国货选择的概率。
具体来讲,该研究认为,相较于其他动物,人因为有意识所以在认识和了解周围世界的同时必然会意识到自己“生必有终”, 因此常会陷入一种恐慌和焦虑状态,而为了应对这种死亡恐慌和焦虑, 人们会支持自己所属的文化世界观,支持文化世界观的方式之一便是支持所属的内群。而国货是一种与国家内群相联系的符号, 反映的是消费者的国家内群身份,因此当人们面临死亡恐惧时,会更容易选择国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固然并不经常面临死亡暴露的风险,但回顾好几次所谓“国货”崛起的热潮,好像都像是“发之难财”:
2021年河南郑州特大暴雨后,“鸿星尔克2020年巨亏,却花了5000万元驰援灾区”冲上热搜,一时间引起大众对于鸿星尔克的“野性消费”;
前段时间,日本污水排放入海,愤怒的民众在互联网上掀起自发抵制日货,支持国货的风潮;而此次,李佳琦直播间的翻车似乎又掀起了新一轮国货热......
于是我们好像会有这样一种感知,为什么每每到所谓的“危机”关头,“支持国货”才会像某种获得自我确定感的口号一般出现,拯救我们于一种不确定性的恐惧之中。
或许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国货才会脱离出具象化的某个产品本身而转化为某种包含了国家、民族、集体和自我身份标识的符号。
难道国货就真的止步于此了么?
03 这泼天的富贵要来了吗?
一直以来,与国货相伴随的词语或许都是:廉价、情怀、朴素......国货就像是记忆里妈妈硬要套上的旧棉/毛裤,我们只会等到长大后迫不及待地脱下以获得某种成年和独立的身份标识。它又像是老一辈亲手制造的棉麻床单,空留一波舒适感却有着上不了台面的难堪......
那么这次面对所谓的国货大团建,我们或许可以大胆问一句:这滔天的富贵这回真要轮到国货了吗?
我想未必。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购买/不购买某个产品最终是由产品价值决定的,其是否具有切身可感的功效,是否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是否能够除了所谓的实际效用价值之外也拥有其他附加价值.....
而这就意味着,对于国货的考验还有很多。
比如低廉的价格究竟是噱头还是确实具有高性价比;
比如鼓吹的民族情怀究竟是收割流量的密码还是真的有生死与共的品格;
......
但我还是想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如果国货真的被看见了,它可以留住大家的心嘛?
我想,这或许是每一个民族企业家们应该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那你呢?你会支持国货嘛?你觉得国货真的可以崛起嘛?你觉得国货崛起路上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交流哦~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小S 2.0
知知
小S
福仔
胖胖
小E
小S 3.0
卷卷